“教育”一詞來源于孟子的“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”。
常說家庭是一個孩子的初始教育之地,且是對其終生施教的地方。子不教,父之過,父母的受教育程度、父母的教養方式等等,使幼兒擁有什么樣的性格、是否具備學習能力等等占據了主導因素,如果一個孩子的家庭教育出現問題,教育機構的作用其實很微乎其微,只能通過循序善誘的方式讓孩子改變。因此,家庭教育在家務勞動,青春期的教育,個性意志的形成,生活習慣,道德行為的養成等方面都至關重要!
拿捏有度,管束有道
從學習方面,家長要實施恰當的“軟硬皆施”。如今社會不斷進步,數碼智能產品也不斷普及了廣大家庭,大多數高中生、初中生以及小學生基本人手一部手機,父母忙于上班,沒有太多精力管制孩子,他們寒暑假唯一的“正事”便是打游戲。這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學習,也嚴重降低了孩子的社交能力,身為家長與其放任不管,不如給孩子報個補習班或者網上補課,每天固定幾小時上課,幾小時娛樂,勞逸結合,這樣不僅能鞏固溫習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,還能讓孩子在放假期間擁有充足的娛樂生活。合理的教育與合理的約束,方能造就學生黃金比例的成長!
以身作則,品行兼得
從品德方面,父母對自己嚴格要求,給孩子做出表率,這是至關重要的,對孩子最好的影響,不是來自父母的說教,甚至不是來自父母有意識的言語和行動,相反,它來自父母無意識的言行,來源于生活中父母的真實樣子。而想要培養孩子的品德,首先父母的得做到民主平等,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。比如說當孩子出現問題時,家長首先要了解清楚情況,再和孩子以平等的視角,就事論事進行討論。對于孩子的一時不接受、不認同正確的思想,可以暫時放置,不要因事件和觀念之爭轉為“我是家長,我為你好,你必須聽我的”。同時,家庭又是一個整體,不能各自為政。總要有人當家長,來領導家庭,管理指導家庭全體成員的生活,為孩子塑造當家獨立的形象,從小為孩子建立為人父母的責任。
尊老愛幼,有禮有貌
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,直接取決于父母對待長輩的態度。想要給孩子培養好的品德習慣,應當從小抓起,要求孩子每天要問候下班回家的父母親,當父母有病時,孩子應主動照護,替他們接待客人等。孩子應承擔必須完成的家務勞動,哪怕是吃飯時擺碗擺筷子!日常生活中,除了課外書,要給孩子閱讀一些好的讀物,像《人物傳記》、《愛的教育》、《讀者》這些雜志或書籍都是不錯的!
擺脫古板,創新進取
現今很多企業都會抱怨招聘來的大學生沒有一點思想創新意識,雖然學歷都不低,但很難成為企業真正有用有價值的人才。因此很多家長會埋怨學校的教學思想太死板,學生不能把知識靈活運用在實踐之上,實踐中精益求精。
其實,一個學生的創新思想,不僅僅只是單方面校方的問題,與學生的家庭環境因素也息息相關。學校方面,理應貫徹學校教育和家庭社會相結合理念,定期帶孩子參與一些活動,報一些英語、奧數或者鋼琴等等。讓學生學習到的知識能在實踐中得到融匯貫穿,這樣可以間接培養學生現場實踐以及應變能力,并能從中汲取經驗,開拓創新思想。
金無足赤,人無完人,有句網絡名句說的好,只要是人做的事,就會有不盡人意的地方!或許教育存在紕漏,但還有彌補瑕疵的機會!教和育是相輔相成的!教,是為了祖國花朵未來擁有一技之長,育,是為了祖國花發展、成長、成熟!立足社會,報效祖國!